万年长
Wan Nian Chang
重庆市黔江区殡葬一条龙包括那些服务
黔江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,是渝、鄂、湘、黔四省市的结合部。地处东经108°28′-108°56′、北纬29°04′-29°52′之间。东临湖北省的咸丰县,西接彭水县,南连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,北接湖北利川市。东西宽45千米,南北长90千米,幅员面积为2402平方千米。黔江区西北距重庆主城250千米,东至湖北恩施162千米,南离湖南吉首367千米。
© 2023 Baidu - GS(2021)6026号 - 甲测资字11111342 - 京ICP证030173号 - Data © 百度智图
黔江区
地质地貌
地质
黔江区属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南西段鄂西渝东褶皱带,底基构造为轻微变质的板溪群,有震旦纪至白垩纪的沉积,也有奥陶纪到第四纪的化石遗存。地处断裂带,北起中坝以西(小南海),向西南经城区西北大垭口、白家湾、青岗坪、筲箕滩至石家河,全长56公里,总体走向为北东30°-40°。
地貌
黔江区地形地貌受地质拼迭控制,山脉河流走向近似平行,由东北向西南倾斜,呈“六岭五槽”地貌,平坝星落其间。山地占幅员面积的90%,东南部山脉条状明显,切割深;西北部以低山和浅切割中山为主,无明显条状带。山顶标高一般在700-1000米,切割深度一般在400-600米,属浅、中切割,中、低山地形。海拔1400米以上的地区占幅员面积的4.04%,1001-1400米的地区占17.18%,700-1000米的地区占59.9%,700米以下的地区占19.49%。灰千梁子主峰为黔江区最高点,海拔1938.5米,中井河与文江河交汇的马斯口是黔江区最低的地方,海拔319米。山岭多为北东—南西走向,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体有17条,是黔江森林的主要分布区。丘陵面积小,主要分布在阿蓬江两岸以及国道319公路沿线,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主产区,主要有正阳丘陵、石会丘陵等6处。平坝海拔低,农业发达,是水稻、小麦、油菜、柑桔等农作物的主要产区,主要有马喇湖平坝、官庄坝等21处。
气候特征
黔江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性气候。气候温和,四季分明,热量丰富,雨量充沛,但辐射、光照不足,灾害气候频繁。气候具有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立体规律,是典型的山地气候。 [6]
黔江区多年年均气温15.4℃,极端最高气温38.6℃,极端最低气温5.8℃。月平均气温7月最高,为25.9℃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13毫米。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66.6小时。干旱夏季突出。绵雨集中在5-6月(双抢)和9-10月(三秋),绵雨对农作物影响较大。
自然
在“做客”的次日清晨上山安葬死者。出殡前在棺柩上盖一床红毛毡,毛毡上放一只大公鸡,摩公发丧出殡, 由一位拿长火把的人上前引路,拿“望山钱”者走第二,边走边丢的纸钱称“买路钱”,放鞭炮者走第三
盘丧,是指族中男子和邻居到灵堂陪伴孝子守灵。盘丧的时间是从停丧的头一晚直到葬礼结束。这期间,除去女人,族中人人都可去盘丧。主家热情欢迎,诚挚招待,备有夜饭、茶点等,盘丧的人只在灵堂内活动,下棋、打牌、玩麻将,陪伴孝子消磨时间,化解悲伤。
出殡前请摩公在棺柩前唱古祭歌,孝子女们下跪细听。摩公唱多长时间,孝子女就要跪多长时间,中途不能起身离去。
修茔,俗称“打墓”,死者瞑目之日,即要请阴阳踏勘墓地,同时请人着手打墓。打墓是一项十分辛苦的体力活,既要赶时间,又要保质量。为了保证死者按时入土,有时要风雨不辍、挑灯夜战,必须要在出殡之前把墓修好。其间,打墓者的饭食,由女婿或孝子送去,送饭者一路不能言语,默默将饭食盛进碗里便跪在一旁,等到打墓者吃完,方能起身离去;饭食若有剩余,就送给附近的放牧人或过路人吃掉,否则就泼掉,不能再带回家;回去的路上也不能说话。
丧家给吊唁者发一张白土布孝帕。死者是高龄老人的,吊唁的人饭后随手拿一个碗回家,意思是能沾上宏福寿运。做客当晚,亡者亲属跟随摩公和唢呐队拄着丧棒躬身绕棺,吊孝的亲朋好友也如此,后在村寨边或河边举行度亡仪式,焚烧死者生前用过的部分衣物。
祭奠是丧礼最重要的内容,祭奠仪式繁琐复杂、庄严肃穆。祭奠仪式的主持人叫“斋爷”,由当地有威望、有经验的文化人充当,其职能是撰写祭文和主持祭奠仪式。因此,其地位显要,待遇特殊,祭奠前阴阳要亲去迎接,往要由专人接送和伺候。“斋爷”住的房子,要贴上红对联,以示尊敬。